当前位置:

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活动 > 行业资讯 > 全国网媒看“中国羽绒之乡”港南桥圩发展新格局
2019-08-12 19:42 | 浏览量:0

全国网媒看“中国羽绒之乡”港南桥圩发展新格局


网媒记者参观桥圩羽绒产业展厅。

羽毛制成的艺术灯罩,一盏可以卖到近千元。

这种特级的达到95%的鸭绒,是制作顶级鸭绒服、鸭绒被的材料。

轻柔保暖的羽绒被,如今国内众多企业都使用桥圩的羽绒来生产。


126日下午,网眼看贵港——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贵港行采访团第二站实地探访中国羽绒之乡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了解桥圩羽绒产业的发展情况。


在桥圩镇羽绒产业展示厅,形式多样的羽绒原材料和羽绒家纺、羽绒服饰、羽毛球等羽绒制品让网媒记者眼前一亮。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党委书记梁焕治介绍,桥圩羽绒产业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土法粗加工,到引进国内的羽绒水洗设备,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深加工;从生产单一原料毛产品,演变为生产和出口羽绒被等羽绒制品;从最初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经营,发展到今天的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新格局。羽绒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已形成了养殖、研发、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桥圩正全力打造全国具特色的温暖小镇


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董事长、贵港市羽绒协会会长杨海告诉记者,今年7月,本地9家核心羽绒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集团将致力于推动羽绒产业优化升级,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羽绒产业集群,在产品优化、技术设备提档、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提质升级,打造中国羽绒之乡品牌。


每日甘肃网记者刘宣汝在本次参观采访中,感受深刻的是这里的衍生产业链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羽绒衍生的产业链依托羽绒原材料,以废弃的羽毛杆为原料,生产提取多种氨基酸,深挖羽绒产业的高附加值,实现了羽绒产业的的综合利用,还有它零污染零排放的闭环式发展,也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桥圩的羽毛制品已经形成了系列的产业链条。

小羽毛制成的耳坠,也是一种时尚的饰品。

在贵港市华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的操作车间,经过水洗后的羽绒原材料正在装车。

网媒记者在贵港市华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集中采访。


在贵港市华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的操作车间,采访团一行观看了羽绒制品的水洗加工过程,看到羽绒原材料经过水洗加工“变身”洁白的羽毛在透明机箱里翻飞,网媒记者纷纷感叹“原来羽绒是这样加工的”。据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国荣介绍,公司主要经营羽(毛)绒及其制品的收购、加工销售,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桥圩羽绒企业转型发展。此外,公司拥有日处理7000吨回用水能力的污水处理系统1套,污水达标排放,污泥也可用作浇灌、肥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保护环境,走好羽绒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羽绒加工从最初的土法粗加工,到引进国内的羽绒水洗设备,贵港市华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水洗操作组组长蓝其鸿感受颇深。“以前的水洗设备都要人工手动操作,现在设备自动化后简化了流程,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产量也有所提高。”蓝其鸿说道。


目前,桥圩镇拥有羽绒企业108家,其中规模以上羽绒企业25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6年,羽绒产值达37.8亿元,全镇年加工羽绒总量占全国的28%,世界的18%,是与广东吴川、浙江萧山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集散地之一,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出口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先后两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桥圩正携手亚洲羽绒企业——柳桥集团,打造以羽绒交易中心、工贸科技创业园为双核的中国东盟羽绒产业基地。


来源:广西新闻网

营业执照

(C)广西桥圩小荷羽绒制品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桂ICP备19005863号 集翔网大提供技术支持